close

2023年出品,英國導演肯洛區息影之作,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提名。

 

劇情圍繞在英國海濱的杜倫郡,曾經風光團結的地區,因礦場關閉衰敗三十年,2016年湧入大量敘利亞難民使在地居民分裂。當地人必去的休憩場所--老橡樹酒館,搖搖欲墜,然而好心的老闆提傑,決定接受敘利亞女孩雅拉的提議,開放酒館的後室,定期提供免費餐點,幫助當地經濟困頓的家庭,卻掀起一連串風波。

 

老橡樹原文海報_小檔.jpg

 

 

 

英國電影的良心

 

以《吹動大麥的風》、《抱歉我們錯過你了》,《我是布萊克》聞名的肯洛區,被稱為英國電影的良心,長期關注勞工議題,此次息影之作維持一貫風格,有如一體兩面的父親,時而像嚴父批判性十足,透過提傑一角對當代英國議題不吐不快,時而像慈父張開雙臂,給底層勞工直接的溫暖與理解。

 

故事中的人物分為三種態度:一是酒館老闆提傑,靠常客勉強維持生計,初始態度中立,一如尋常面對難民議題保持緘默的大眾,不想蹚渾水,骨子裡又對歧視難民的杜倫人嗤之以鼻;二是窩在酒館的常客查理一行人,怨恨此地民不聊生,房屋大多被賤賣,對難民湧入極度不適應,又無處可逃;三是代表敘利亞難民的雅拉,善良又樂於助人,見證家園戰火肆虐,顛沛流離仍努力活著。

 

電影用照片與相機串連英敘兩國,以一幀幀雅拉拍攝杜倫居民的照片開場,刻劃本地人與難民衝突連連,而後提傑帶雅拉參觀後室,牆上的罷工照片,帶出當地居民曾經團結一氣的歷史。最後,是雅拉拍攝洋溢希望與熱情,不分本地人與外來者的活潑照片。無修飾的相片,紀錄不分種族、國籍與宗教的人們生活化的形貌,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只有快樂與純真;定格的美好,剎那即永恆。

 

雅拉的相機是父親贈與的禮物,給她環遊世界的夢想,也濃縮顛沛流離的故事。透過鏡頭有距離捕捉眼前所見,在殘酷的世界尋覓人性光輝,似乎也是導演本人從影的初心,投射對底層人民的關注,同時對全球牽一髮動全身的當代局勢,展現廣闊的視野觀察與批判反省。

 

 

希望與絕望

 

希望與絕望如同兄弟般緊密而生,看提傑在妻離子散的絕望時刻,遇見狗狗瑪拉,就此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兩年後狗狗卻遇上意外不幸離世,幸虧雅拉及時關懷,也讓他態度丕變出借後室。想不到好景不長,供餐僅一次,後室因故毀損,提傑也因好友背叛,深感絕望與憤怒。

 

再看雅拉自陳希望是力量與信念,也可能懸著一顆心抱著希望過活,卻難有實際作為,被她的友人戲稱為「意淫」。妙的是,雅拉坐在教堂,感受宏偉建築帶來的希望與力量,憶及家鄉也曾有如此傑作,只可惜毀於戰火。她愈站在光明底下,陰影便相伴而生。人既堅強又脆弱的矛盾,在片中一再重現。

 

 

時而低沉,時而溫暖

 

肯洛區並沒有一味討好觀眾,而是好壞並陳,相當犀利。杜倫居民的問題,早在難民湧入前便存在,男人不時聚在老橡樹喝兩杯、抱怨世道變化,女人好一點出門做頭髮,多的是足不出戶、封閉自我,而小孩則受限家庭經濟困頓,營養不良時有所聞。這樣衰敗的地區,人還不見得懂互助,反過來欺負比自己慘的外來者,卑劣無比一覽無遺。

 

杜倫人引以為傲的罷工,一度是津津樂道的歷史,隨著礦場關閉、經濟蕭條,團結回憶如積灰塵的酒館後室,硬是想重現同桌共食的美好,反而讓有心人士破壞,投射整個歐洲面臨難民議題的左右為難,善意引來自家人不滿,不伸手幫助又怕被指責種族歧視。

 

電影時而低沉,時而溫暖。一場提傑和好心幫忙的志工開會的戲,痛訴腐敗、謊言和不堪,發生在英國這個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國家,也表達對朋友背叛的深惡痛絕,讓片子一下子沉重得如胸口壓大石。然而,結尾居民前往雅拉家弔唁,顯現在死亡面前,仇恨沒有重要性可言,真摯關懷足以消融評判,感激更是延續和凝聚情感的魔法,堪稱全片最好哭的段落。

 

作為肯洛區的息影之作,片子兼具對勞工底層的關懷與世界局勢的關注,擲地有聲,發人深省,淚點滿滿,絕對是不容錯過的好片。

 

》》延伸閱讀《抱歉我們錯過你了》

 

喜歡我的文章嗎?

歡迎使用街口支付,

掃描以下條碼,

請我喝杯咖啡,

支持圓點點持續寫作喲!

 

我的收款QRCode 002.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老橡樹酒館 肯洛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圓點點 的頭像
    圓點點

    圓點點的點線面

    圓點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