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影《愛瘋狂》揚名國際影壇的尚馬克瓦利,用扣人心弦的歌曲與堆疊交錯的敘事手法,編織出絢爛迷人的兩段戀曲。
故事以存在於現代加拿大的帥哥DJ 安東為起始,事業與婚姻處於巔峰,跟青春時期的初戀卡羅相戀結婚二十餘年,卻難抵羅絲青春性感的誘惑。放不下舊情的卡羅對愛人的琵琶別抱深感不解,佯裝堅強卻在半夜做著可怕的夢,決心求助靈媒為難解的三角習題尋找解答。
1969年在巴黎郊區相依為命的賈桂琳和患有唐氏症的兒子羅宏是故事的另一端,堅信讓孩子跟一般學生上學是最好決定的賈桂琳,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可能活不到二十五歲的兒子,信念卻因七歲的兒子愛上同學薇若而崩解。
解釋
故事的鋪陳非常棒,留下很多線索讓觀眾思考兩段故事的關聯性,簡單來說巴黎的故事就是加拿大主角們的前世,卡羅對男主角的執迷不悟和她的前世賈桂琳對孩子的佔有慾如出一轍;夢境中一直出現的畫面其實是前世的孩子,安東和羅宏都著迷於「花神咖啡館」這首歌曲也意味著兩人的前世今生緊密相連。談這些細節倒不是想說我看懂這部電影的來龍去脈,反倒是想提出新的解釋。
兩個真愛
卡羅和安東困惑於「如果真有靈魂伴侶,又怎會有兩個真愛同時出現?」所以不管是求助精神科醫師或靈媒,都是想為愛情的難題尋求解套。故事用前世今生來解釋似乎合理化了一切,賈桂琳給了兒子滿滿的愛,兒子卻和初識的女同學難分難捨,她不僅是把兒子當骨肉,也把他當作離開的丈夫來愛,是愛到痴狂會想來個三人玉石俱焚的心碎與憤怒,而轉世後的卡羅要面對的就是「原諒」的課題,學會放下而不是一心求死,才能終結三人難解的緣分。
最大的喜悅是成全愛人的幸福是片子圓滿的結局,但還是沒有回答到「兩個真愛」的問題。我想同時有兩個真愛存在是成立的,只不過賈桂琳和卡羅都是付出的一方,給了男主角滿滿的愛,讓他瞭解愛,進而實踐在別人身上,而薇若和羅絲這兩個意外的訪客看似是來橫刀奪愛,其實是在體現被愛灌溉的男主角有付出愛的能力。
卡羅贏在佔據男主角的青春回憶和父母的認同,她擁有滿屋子和男主角的合照、兩人共同的音樂,然而回憶很美好,到頭來也只是「曾經」,那些「曾經」甚至是折磨人的印記,不是只有卡羅痛苦,當「花神咖啡館」響起,安東的罪惡感也竄升。沒有誰想傷害誰來尋求愛情的完美,只有一眼瞬間的認定造就心靈伴侶的不朽神話。
愛的路線
愛從來都不是A給了B,B就會回饋給A。電影走的是A愛B,B懂得愛C的路線,有點像是農人種稻米,賣給別人吃的道理,可是放在愛情裡面就會有很多埋怨和不解。
其實不是做錯了什麼,相反的是卡羅做得很好,有了再一次選擇的機會,她起碼跳脫了前世的孤獨,還有好友、公婆、兩個女兒的支持,跟賈桂琳那種到死還眼冒怒火,嫉妒含涙地斷了理智線截然不同,擁有了這麼多愛何必執著於初戀情人呢?卡羅曾經愛過人,卻沒想到好好愛自己或是愛情的其他可能,羅絲的出現不僅是化解三人的孽緣,其實是讓卡羅和前世的自己和解的契機。
在情海漂浮的人們,遇到問題想探個究竟也是想讓自己好過,不管是因果輪迴還是心理諮詢都好,過程也許不是電影演的一點就通的豁然開朗,可能要一、二十年才能療傷止痛,又或者一輩子也找不到答案,只能隨著時間慢慢釋懷。
音樂與演員
電影的主題曲「花神咖啡館」成了游走於兩個城市的絕佳襯曲,配上搖滾、電音的虛幻氣氛,為兩個故事增添魔幻神秘的色彩。用音樂帶著觀眾進入故事,一閃而過的畫面、兩端敘事的節奏擺盪,讓故事引人入勝,隨著音樂與畫面進入劇情的高潮。尤其凡妮莎帕荷蒂細膩動人的演出,愛人離去的憤怒、照顧孩子的心力交瘁、體會孩子被人搶走的悲傷……精彩的演出讓她贏得加拿大奧斯卡影后,讓這部血淚交織的電影值得一看再看。
喜歡我的文章嗎?
歡迎使用街口支付,
掃描以下條碼,
請我喝杯咖啡,
支持圓點點持續寫作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