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製作的電影,描述喜劇天團「勞萊與哈台」幕前幕後的喜劇人生。由喬恩S拜爾德導演,約翰萊利、史帝夫庫根主演。
好萊塢知名喜劇團體「勞萊與哈台」活躍於1920至1940年代,一搭一唱逗樂無數觀眾。1953年,他們聲勢下滑,於是展開一連串的英國巡迴演出,欲藉此求得製片公司再度投資拍片。兩人從觀眾少得可憐,四處出席活動跑宣傳,到劇院一票難求,即便哈台一度無法上場,最終兩人還是秉持喜劇演員的精神,又唱又跳、完美謝幕。
單飛與合體
團體表演者最常遇到的問題:單飛還是合體比較好?勞萊與哈台默契十足,卻一度因為多年前勞萊向海爾公司爭取調薪而分道揚鑣。哈台礙於合約未到期,接受電影公司安排,另外和人搭檔拍了電影,卻讓勞萊念念不忘當年的短暫拆夥,把這根刺埋在心中,到了巡演才一次爆發。
片子重現勞萊與哈台的經典演出,幾場兩人劇院的表演橋段,雖然演了無數次,還是能讓人捧腹大笑。他們的表演成功,關鍵在於精準的節奏,以及取材自生活的寫實面,不管是車站的錯過,還是探病的荒謬,不用說話就可以讓人笑個不停。當然,兩人不證自明、累積多年的默契,也是觀眾進戲院的主要原因。
一場哈台臥病、暫停演出,勞萊打算與另一位喜劇演員搭檔上台的戲,勞萊最終放棄演出,讓筆者鬆了一口氣。畢竟勞萊與哈台,少了一位,即便另找人替補,也還是少了一味。觀眾愛的是雙人組合的原汁原味演出,而非誰都可以上台照本宣科。
男人的友情
友情,會有春夏秋冬,潮起潮落。男人的友情,除了情義相挺,好像很難說出其他的詞。然而,片子把勞萊與哈台的男性情誼描繪得相當動人,彷彿比自己老婆還重要,甚至脫口而出「我愛他」,顯現兩人的友誼除了工作以外,更像相知相惜的家人。
史帝夫庫根擅長演繹喜劇,尤其是英式的造作跟拘謹,此次則收斂過往的風格,恰如其分演出工作狂兼打字工勞萊,除了對戲想詞、確認工作,幾乎沒有其他的休閒娛樂。約翰萊利則演出哈台好賭成性、愛老婆,工作上仰賴搭檔,隨性自在的面貌。兩人一冷一熱,一嚴謹一輕鬆,與其說是截然不同的人碰撞出喜劇的火花,不如說他們相輔相成,心中有把尺,知道對方的盤算與隱瞞,在嬉笑怒罵與認真對戲間維持微妙的平衡。
催淚的演出
片尾哈台強忍身體不適,堅持上台跳舞謝幕,堪稱全片最催淚動人的戲。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演員不論資歷深淺、功力深厚,演出要對得起自己跟觀眾,而哈台呈現了「The show must go on.」的堅持。不管是最後一次和搭檔表演、逗樂觀眾,還是有生之年的謝幕之舞,勞萊與哈台給觀眾的那份真誠,說是舞出真我,一點也不為過啊!
喜歡我的文章嗎?
歡迎使用街口支付,
掃描以下條碼,
請我喝杯咖啡,
支持圓點點持續寫作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