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rgos Lanthimos執導與 Efthymis Filippou共同編劇的驚悚劇情片。描述心臟科醫生史蒂芬擁有人人稱羨的事業與家庭,直到與十六歲的馬丁發展出如同父子般的情誼,史蒂芬的兩個孩子接連罹患怪病,他被迫為過去的錯誤付出代價。
阿伽門農
片名「聖鹿之死」出自特洛伊戰爭的一段故事,希臘邁錫尼王阿伽門農帶領遠征軍攻打特洛伊,卻因曾殺死獻給狩獵女神的牝鹿,女神一怒之下讓船艦無法停泊,阿伽門農只好將女兒獻祭。當遠征軍歸來,阿伽門農的妻子怨恨丈夫,夥同情夫殺了阿伽門農。
電影僅取材史詩的一部分,馬丁的出現逼史蒂芬面臨人性的抉擇,然而錯誤並非金錢物質或是每日的噓寒問暖可以彌補,可怕的血債血償要史蒂芬一輩子背負陰影。
悲劇與詛咒的流傳
血腥背叛與逆倫可說是希臘悲劇的經典題材,史詩的後半部雖然電影沒編進去,但妻子聯合情夫殺夫的故事自動讓人想到希臘名導安哲羅普洛斯的《重構》。一樁謀殺案只是宇宙悲劇集合的抽樣,《聖》片無疑是人性考驗的一幕幕重構,舊惡延伸新惡,錯誤永不停息。逃避真相的史蒂芬、用性愛討好丈夫的妻子、想與馬丁談條件的女兒、只能任人宰割的兒子,讓觀眾看盡一家人為求生存的荒唐行徑,不禁啞然失笑。
電影裡的史蒂芬宛若阿伽門農,富有權威又極其聰明,但犯了錯盡顯傲慢與自私。作為心臟科名醫的史蒂芬,表面與妻子相處和樂,然而孩子接連動彈不得,夫妻也漸生嫌隙,甚至可見史蒂芬不屑身為眼科醫生妻子提供的醫療方針,然而過分的驕傲終究導致不幸,代代相傳的邪惡比起馬丁的詛咒更可怕。
推移與佈局
電影前半段的人物語調刻意單調平板,毫無感情的陳述讓氣氛虛假造作,配上詭異的背景音樂與音效,層層堆疊恐怖驚悚的氣氛,讓觀眾期待詛咒齊發。鏡頭時常有意識的Zoom in與Zoom out,暗示詭異事件不是偶然發生,觀眾從冷眼旁觀的觀察者,變成參與其中的涉入者,等著史蒂芬夫妻倆撕下中產階級的假面具。
全片最讓人讚嘆的莫過於貝瑞科漢演的馬丁,表面憨厚,初始只是個渴望關注的孩子,後來卻奪命連環扣,還把史蒂芬請進家裡做客,弔詭的行為讓人摸不著頭緒。時而行蹤飄忽,時而像個凡人咀嚼麵條,完全不知他是人還是魔?
神有神的信徒,魔有魔的隨從,為了生存而乞求,你究竟該往光明還是黑暗靠攏?華美宅邸、定時澆水的草坪、良好家庭成員的扮演,實乃中產階級端給外人看的虛幻假象。時間步步逼近、詛咒逐一降臨,沒有高尚、有智慧的女祭司可以挽回頹勢,一命換一命看似是故事的了結,實則是以冷血的幽默來通透人性。
喜歡我的文章嗎?
歡迎使用街口支付,
掃描以下條碼,
請我喝杯咖啡,
支持圓點點持續寫作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