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出品的紀錄片,吉斯富頓、路沛沛導演,紀錄泰瑞吉蘭拍攝《誰殺了唐吉訶德》的心路歷程。

 

002.jpg

 

泰瑞吉蘭以《巴西》、《未來總動員》等片揚名影壇,但他念茲在茲的是從1998年就開始籌劃改編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想不到拍片遇上洪水、被迫換角與資金不足等問題,延宕多次始終無法成形,弄得他已經沒有當初的熱情,卻在垂垂老矣後仍堅持要把這個「影史最慘製作地獄」給終結。

 

紀錄片捕捉泰瑞吉蘭的焦慮,以過往片段和2017年的再次開拍,交織出導演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心境,不僅呈現強尼戴普演出的精彩片段,還用了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帶出創作者無法完結的痛苦。

 

人為什麼要創作呢?泰瑞吉蘭作為拍電影的好手,大可跳過這部譽為被詛咒的電影,然而紀錄片呈現了一個創作者的夢想與孤寂,很多事情沒有答案。泰瑞吉蘭與他的團隊,都已老態龍鍾,各自的經歷大不相同,即便泰瑞是個創意十足的鬼才,把電影當畫布盡情揮灑故事,卡到演員與資金問題,只能搖頭歎息,甚至也因為經過太多事了,拍完也沒有喜悅與放鬆,而是無感,這樣拍這部片的意義何在呢?我想回歸電影的功能,就是讓人逃到故事裡面,享受一場平常不可能經歷的冒險,這是一般的藝術所做不到的。

 

紀錄片描繪藝術創作者的痛,有太多現實阻礙夢想成真,可是逃避痛苦沒有用,唯有持續的創作,把腦子裡的幻想做出來,才是跟它告別的時候。而真正的告別發生前,總是有許多荒誕不經、陰錯陽差,讓人不明所以,可是看到亞當崔佛與強納森普萊斯的完整演出,觀眾這才明白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一時之選反而成就經典。

 

紀錄片帶出了拍片的艱辛,電影絕不是一人成就,而是團結才能促成不朽。而泰瑞吉蘭的堅持,看似有種藝術家的不得不,卻與唐吉訶德明知不可而為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讓人體悟到泰瑞從年少的大夢想家,到成熟穩重的創作者(也許還加點暴躁與悲觀),經歷的風波比電影裡的唐吉訶德,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延伸閱讀《誰殺了唐吉訶德》

 

喜歡我的文章嗎?

歡迎使用街口支付,

掃描以下條碼,

請我喝杯咖啡,

支持圓點點持續寫作喲!

 

我的收款QRCode 002.jpg

 

arrow
arrow

    圓點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